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
【名师专访】郭巍: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信息来源:人事处 作者:肖海珍 时间:2017-06-23 14:49 阅读次数: 发布:教师风采

策划人语:学校自升本以来,经过各届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2017年是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年,也是推进高校转型发展以及党建工作提质年,值此学校发展建设重要时刻,党委宣传部策划了“名师专访”系列报道,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比较突出的教师进行专访,呈现他们在各自专长的领域所取得丰硕成果,展现他们在伴随学校发展中的成长与长成之路,以助推学校进一步发展。

1498209066944991.jpg

丹青一片故乡情 云淡殊荣画初心

“我的创作都是以云南、玉溪的文化、民族、植被为主体。一个地域需要一个有冲击力的艺术展现形式,我是云南人、玉溪人,我需要把这个地域中独特的事物通过画笔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这是郭巍教授在几年前接受玉溪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的话,从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郭巍对家乡的热爱和眷念。事实上,郭巍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的故乡感到自豪,那里有一碧万顷的抚仙湖,有令人浮想联翩的水下古城,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岭,有高妙冠绝的李家山青铜艺术,还有淳正朴实的民风民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那些云影天光,斑斓色彩,日升月落和人们的手舞足蹈,极其自然地投射在郭巍幼小的心灵,由此产生的对家乡自然山川的热爱之情,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借用画笔真诚地描摹和铺染开来。

他说,“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每当置身热带雨林的密林深处,我就能体会到阳光雨露带来的滋润,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和亮丽的色泽让我备受感动。生机盎然的植物赋予了我艺术创作的冲动。对于热带雨林千花万木所具有的原始形态的挖掘、提炼和选取,不能只停留在再现的层面上,它们充满着富有活力的生命意识以及充盈和谐的自然精神。心态平静的艺术创作能使人在浮躁中将心静下来,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心都很静,我想把这种状态传递给观者。”

郭巍正是用一种虔诚之心对自然进行观照和体悟,在静观中感受到大自然强劲的生命活力和伟力。任宏志教授在1999年写的一篇文章《对宁静时空的艺术感悟——郭巍绘画意境的审美观照》中就有这样论述,“对清新宁静意境的向往已构成郭巍对画境迷恋的缘由。……纵令极度欢腾的场面和极度喧狂的情景,在其笔下也是排除嘈杂的,静境出于乱境,仿佛所处世界的喧闹于已无关,所以眼界只取宁静一瞬。既造出静境,更以静美召诱观者。”

正是郭巍对本土自然文化的热爱,对艺术高峰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身为一名教师对传道授业的忠诚,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和教学实践,在艺术之路上终于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地,其成就从其所获殊荣可见一斑。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两次获云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云南省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玉溪市优秀教师,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高校郭巍名师工作室”,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工笔重彩》主持人,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他还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云南文艺精品创作项目1项,完成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教育部课题《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目。出版专著2部,专业画册1部。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省美展,5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7件作品获省部级奖项,其中包括获首届、第三届、第六届、第七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云南省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

凝心聚力谋发展艺海同舟路漫漫

郭巍教授在艺术上的精进与成就有目共睹,除此而外,在他成为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一名普通教师直至院长的三十多个岁月里,他还倾尽力量谋求学院的整体发展。1985年是他在玉溪师院(原玉溪师专)工作的第一年,就在那一年,美术学院(原美术系)成立。2000年9月开始招收美术学专业本科生,在30多年的办学发展中,美术学院在郭巍等一批干劲十足的老师们的努力下,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致力于师资队伍的发展建设,致力于专业、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的力度,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教学、科研队伍。郭巍以一个历史亲历人的角色,见证并推动着美术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长足发展,最终走到了省内同类学科中的前列。

(一)教育教学成果突出

“美术学”成为首批校级重点学科,“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单位”、“云南省重点学科”、“云南省重点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学科平台“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中心”成为“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2门“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2名“云南省教学名师”和2个“名师工作室”。“美术学”教学团队获得云南省教学团队称号,“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与产业化研究创新团队” 获云南省哲学社会创新团队称号。2016年,美术学被列入云南省一流学科。

美术学院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获得了省内外美术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赞誉。

(二)教师队伍实力雄厚

美术学院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建成了一支具有云南省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其美术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每一方向都有1-2名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目前学科团队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博士2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18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清华大学访问学者1人,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人,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岭文化名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9%。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团队整体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学术队伍。

(三)艺术研究屡创佳绩

美术学院注重教学与科研相长,以教学和科研为学科建设之本。在艺术审美教育研究、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实践的探索、区域民族美术和跨境民族美术的特色挖掘等方面以“追求品质和精品意识”为发展理念,把握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创新性地将云南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和艺术研究、创作之中,在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的同时,创作出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2012年至今,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哲学社会规划课题7项,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教育基金课题19项,玉溪市社会科学课题14项。

(4)学科平台有效构建

美术学院在校内建设有两大研究实验基地和一个技术中心:湄公河次区域文化艺术创研实践基地、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艺术传习实验中心、云南省民族美术与设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这些平台以“研究民族艺术文化、创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实现优秀艺术知识的产出、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传承民族艺术”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发挥学科平台的优势和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实践条件,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科成员构建新型教学、科研模式的平台;其二,将学科平台建设成本区域开放、共享的艺术研发基地,使之成为与省内外高校、东南亚相邻各国广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合作平台;第三,学科平台配套开展的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等一系列职业能力的培训,实现了高校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及工艺的传承。学科平台所承担的对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实践教学的开展、艺术成果的转化、文化艺术的交流、服务地方经济等诸多功能,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较有特色。

教坛春秋三十载 学高身正育良才

从1985年工作至今,郭巍教授在教育道路上已走过了三十二年悠悠岁月,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最旺盛的生命都播撒在了这片教育的热土上。他说,“乐教敬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教师工作的纯熟源自于教师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的精神。只有乐教敬业的教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只有乐教敬业的教师,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只有乐教敬业的教师,才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在这三十多年中,郭巍承担了素描、色彩、油画、工笔重彩花鸟、传统重彩壁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线描写生、传统工笔重彩临摹等课程,培养了近千名学生,他用独具特点的教学方式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同时,美术学院在他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认为,当代艺术多元化趋向,需要涵融和吸纳新的艺术媒材和语言,在重视市场研究、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构建了集“师范生专业知识构成、艺术审美理论和美术创作能力形成、审美人格养成”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2009年,美术学院《创立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 构建能力本位本土化课程》获第六届云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美术学院《立足本土优势 彰显能力本位 科学构建区域民族特色鲜明的美术教育体系》获第七届云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笔重彩画》、《绝版套色木刻》获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

郭巍教授认为,身为教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要严谨治学,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专长,指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授其立足社会和后续发展的必要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亲其身,信其道”,具备学识与人格双重魅力的教师自然会赢得学生的敬重与热爱,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坚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创造,致力于完善学生的学识和人格。对于学生,要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真正给予关心,教师不仅是师长,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郭巍教授对教学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从这句简洁而不简单的话语中,深刻地反映出了郭巍教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对于正在奋进于求学之路的学子们,郭巍教授寄寓了厚望,他说,“寒窗十数载,你们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这里是人生崭新的起点,充满着希望和梦想,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充满着奋斗和努力。在这里,你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们能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你们将升华自己的人格和品行;你们将提升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人生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天分、勤奋加机遇,衷心祝愿你们,展开理想的翅膀,为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而拼搏吧。”(廖鹏飞)

上一条:【名师专访】聂锐新:推进内涵发展锻造体育精神

  • 企业微信号

  • 学校公众号

  • 事业单位
  • 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