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根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云南赛区选拔赛时间安排》要求,定于2025年6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玉溪师范学院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组织结构
大赛设立领导小组和组委会,组委会设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校级比赛组织实施。
学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章新 李涛
副组长:学生处、教务处负责人
成员: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
各学院成立竞赛组委会,负责二级学院比赛组织实施。
三、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和产业赛道。(见附件2)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见附件2)
(三)同期活动。即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巡展、项目训练营、创新比赛讲座等系列活动。
四、相关要求
(一)参赛项目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以通知下发之日为准),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二)参赛选手
1.参赛人员(不含产业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2.玉溪师范学院全校学生。凡是参加本项大赛,参赛项目通过审查的学生,可以获得本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必修)0.5学分,一年最多只认定0.5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累积1学分后,可按要求提交申请登记课程学分或第二课堂相关学分,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三)指导教师
1.每名指导教师指导参加大赛所有赛道的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5项。
2.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情况,按学校相关办法登记。
(四)学院组委会
1.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不得低于基础报名数量;应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办好比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3.各学院工作完成情况,纳入2025年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综合考核。
五、比赛赛制及赛程安排
大赛分为院级初赛和校级决赛。各学院在院级初赛基础上,遴选推荐参加校级决赛的项目。校级决赛经过评比,择优推荐参加云南省级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5月底)
各学院按照分配的最低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数(见附件1),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比赛。院赛报名数量未达到最低指标要求的,每少10项扣减1个晋级校级决赛名额(参赛人数比例达到在校生人数30%的不予扣减),院赛工作完成质量纳入创新创业工作年底考核。
(二)院级初赛(2025年5月31日前)
院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学院自行决定,遴选出推荐参加校级决赛项目。各学院将院赛情况(院赛推荐项目、院赛推荐项目汇总表)纸质版加盖学院公章,于6月2日交至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版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三)校级决赛(2025年6月7日)
评审委员会将通过现场展示、路演、答辩等形式,评出校级奖项,并择优推荐参加云南省级复赛的项目。
六、奖项设置
校级决赛根据报名和比赛情况,设置奖项进行奖励。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大赛,把大赛作为推动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经验,制定组织实施工作方案。
(二)做好宣传动员。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并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大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公平公正办赛。严格按照各赛道参赛要求及赛制审核管理参赛项目,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四)推动成果转化。各学院加大推进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实践力度,组织和做好参赛项目的实战训练工作。
附件1:各学院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基础报名数量
附件2: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通知
附件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
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