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学校首页 >> 媒体玉师 >> 正文
【云南网】七彩文韵 | 艺术再现英雄事迹!人民日报点赞云南玉溪花灯戏
信息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云南网 编辑:云南网 审核:新闻中心 时间:2023年11月13日 11:11 阅读次数: 发布:媒体玉师

编者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示云南文艺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文艺担当、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中涌现出的大家力作、新人新品,云南网特别策划推出《七彩文韵》专栏,为打造 “文艺滇军”,繁荣云南文艺事业提供一个传播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11月9日《人民日报》第18版刊登了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时遂营的文章《艺术再现英雄的事迹》,讲述了玉溪原创现代花灯剧《南疆丹娘》将传统艺术形式和革命英雄事迹结合生动展现新的感悟、新的情怀。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艺术再现英雄的事迹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溪花灯戏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魅力。近日与观众见面的原创现代花灯剧《南疆丹娘》就是一例,收获了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展现出花灯戏的艺术特质。

《南疆丹娘》剧照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南疆丹娘》,讲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云南玉溪,年仅21岁的女共产党员孙兰英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故事。《南疆丹娘》是对革命英雄事迹的艺术化再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南疆丹娘》脱胎于“旧灯”、不拘泥于“旧灯”,除保留歌舞小戏的特点之外,引入现代乐器和现代戏剧元素,结构严谨,形式灵动,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呈现丰富绮丽的精神世界。

八幕戏剧将近两个小时,聚焦“黎明前最后的战斗”,情节跌宕起伏,戏剧冲突张力十足。创作者歌唱生命、歌唱青春,更歌唱超越生命的信仰,“山茶花等春风满山开放,花丛中笑看那胜利的曙光”。黎明前的曙光里,3个年轻生命在黑暗中闪耀出光芒,因为“我有信仰似利剑,能为党献此身是我夙愿”。他们不怕受酷刑,不畏坐牢笼,不惧上刑场。《南疆丹娘》让他们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为信仰而奋斗的纪念碑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孙兰英在挫折中成长,闪烁着人物精神弧光。小说《丹娘》对少女时代的孙兰英影响巨大,丹娘的精神一直激励影响着她,也坚定了她为革命献出一切的决心。在成长过程中,孙兰英曾经冲动、莽撞,但不断成长成熟,面临生死抉择时勇敢无畏。牢笼的折磨、敌人的劝降,挡不住她对信仰的坚守。亲情的呼唤、生命的渴望,无法磨灭她宁死不屈的理想。

在戏里,孙兰英的同学程光、继明的名字寓意“承继光明”。他们构成了英雄的集体。抓阄诈降的情节里,慷慨赴死是他们英雄人格的集中体现。诈写悔过书也是他们为维护家国大义作出的勇敢选择。“不能让那一张悔过书——玷污了我的信仰”,忍辱负重的程光,其挣破藩篱的行为,映射出革命者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斗争智慧。

红色围巾是《南疆丹娘》在舞台上最抢眼的道具。鲜艳炽热的红围巾反复出现如红旗迎风飘扬,昭示着黎明前的曙光。程光这个人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严酷的现实容不得程光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追随是无声流淌的倾诉。在送出地下党组织联络名单后,他挺身就义,为这部质感硬朗的剧作谱写出感人肺腑的一笔。

《南疆丹娘》将传统艺术形式和革命英雄事迹结合,生动展现新的感悟、新的情怀。英雄的名字,英雄的事迹,也通过艺术的讲述,让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时遂营 编辑:翟芯冉 二审:张晓晖 三审:姬祥虎 终审:罗蓉婵)

上一条:【学习强国】玉溪师范学院杨少英:高校思政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条:【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点赞云南玉溪花灯戏:艺术再现英雄的事迹

  • 企业微信号

  • 学校公众号

  • 学校视频号

  • 事业单位
  • 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