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玉溪师范学院这片教育沃土上,一支支优秀团队、一位位卓越教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无私的仁爱之心,书写着教育的动人篇章。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我们满怀着崇敬与感激,推出玉溪师范学院优秀团队和教师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他们的动人故事,来感受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以汲取前行的力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本期(2025年第3期)聚焦:旗映玉师铸信仰——记玉溪师范学院天安门广场国旗申领团队。

五星红旗,是信仰的传承;千里奔赴,是使命的驱动。
作为国歌作曲者聂耳故乡的高校,玉溪师范学院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殷殷嘱托,不断深化实践,推动教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扎根,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一支以美术学院为核心的“天安门广场国旗申领团队”,历经半年努力,终将一面曾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迎回聂耳故里,为玉师教育注入了跨越千里的红色力量。
一、申领国旗的初心使命
在聂耳和国歌精神的感召下,多年来,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围绕“聂耳和国歌”主题创作大批作品。2024年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大理合作项目专员李健强教授推动下,“天安门广场国旗申领团队”正式组建,团队工作目标是期盼申领一面曾于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让玉溪师范学院校庆日与国旗精神深度融合,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具有更鲜活的实物载体。这份初心和使命,不仅是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文化润校、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生动实践 。当聂耳故乡的红色底蕴与天安门国旗红色基因融汇相遇,定会碰撞出激励师生的爱国火花。
二、天安门国旗的特殊身份
在申领团队心中,天安门广场升挂国旗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特殊意义的精神信物。这面最终获批的国旗,有着清晰的身份标识:专属编号为“2023—0140”,每一个数字都标注着它独一无二的天安门记忆;规格尺寸为长5米、宽3.3米,展开时如同一幅壮阔的红色画卷,尽显国旗的庄严;重量为1800克,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对祖国的赤诚;升挂日期为2023年5月20日,这一天不仅是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日子,更是玉溪师范学院建校45周年的校庆日,让这面国旗与学校的缘分更具深意。团队深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是国家神圣象征,必须以最高标准保管与使用,这也成为团队后续工作的重要准则。
三、天安门国旗申领过程
从筹划到迎旗,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指导关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一个重要环节都浸透着申领团队的不懈坚持。
2024年10月,申领工作正式启动。团队成员筹划方案、准备资料、起草申请,设计国旗陈列方案,精心准备拟捐赠给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由美术学院教师董绪兴创作的聂耳铜像。12月27日,包含申请请示函、陈列设计方案、样稿及铜像方案的全套材料,带着团队的期待寄出。2025年2月18日,赵芳教授作为团队代表,奔赴北京,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对接并当面专题汇报,阐述国旗对学校的特殊意义。真诚的沟通、详实的规划,为申请获准赠与天安门升挂的国旗奠定了坚实基础。3月,好消息从北京传来,赠予天安门国旗的申请获得批准!
3月28日下午,天安门国旗教育馆内气氛庄重。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姚辉与学校党委书记姜家雄共同签署赠予协议,当姚辉将那面编号为2023—0140的国旗郑重移交时,团队成员内心满是激动。半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姜家雄代表学校捐赠聂耳铜像。姚辉特别叮嘱:“要爱护好、使用好这面国旗,让它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3月29日,这面国旗跨越2600多公里,从首都北京抵达云南,学校师生在昆明长水机场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
3月31日上午,玉溪师范学院在学校举行庄严肃穆的迎接仪式,万名师生肃立注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与晨光交相辉映。仪式结束后,这面在天安门广场升挂的国旗由学校国旗护卫队护送至“国旗教育展示厅”,永久珍藏。
四、国旗的思政育人力量
对师生而言,这面国旗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爱国教材,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有了更具体更生动的载体,聂耳用旋律和声音唤醒民族斗志,国旗用红色和图像彰显国家力量;它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堂讲授走向沉浸式体验,学生们在参观天安门广场国旗、聆听申领故事时,能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代代相传的伟大使命和具体可感的社会实践;它更成为凝聚师生力量的纽带,正如校党委书记姜家雄所说,要“让天安门广场的荣光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磅礴力量”,引导师生做国旗精神的守护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民族复兴的奋斗者。
未来,学校将以国旗为核心,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师生讲述“我与国旗的故事”、开展国旗文化展览、结合聂耳作品进行艺术创作…… 让国旗精神融入日常,让爱国情怀扎根心底。
五、红色传承的玉师答卷
玉溪师范学院天安门广场国旗申领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一次跨越千里的红色使命。在这支团队里,有校党委书记姜家雄在学校坐镇指导,有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段红云校长过问重要环节并提出指导意见,有学校分管领导协调推动,有推动筹划的李健强教授和给予帮助支持的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石长青,有千里赴京的赵芳教授,有创作聂耳铜像的董绪兴老师,还有默默付出的师生们。这面国旗的到来,不仅是玉溪师范学院的荣光,更为玉师教育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重要启示:红色教育需要实物载体,让精神可感可知;需要情感共鸣,让历史与当下相连;需要行动传递,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红色精神的践行者。
如今,编号为“2023—0140”的五星红旗静静陈列在展厅,守护着聂耳故乡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将继续指引着聂耳故乡的师生,以丹心报国,书写玉师教育的赤诚篇章。
旗映玉师铸信仰,玉溪师范学院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