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校党委书记张学武、副书记姜家雄、纪委书记李长虹、副校长杨光,校办公室、组织部、乡村振兴办、工会、财务处、对外合作交流处、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一行到学校省级乡村振兴挂联点大乜多村开展工作调研,墨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曹庆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明、龙坝镇镇长王家庆一行参加调研。



张学武书记一行到达大乜多村后,与墨江县乡村振兴局、龙坝镇领导班子一同实地调研了瑶鸡养殖、林下生态鸡养殖、晚熟芒果基地,龙坝镇领导、驻村工作队员详细介绍了大乜多村目前产业发展的情况及运作模式。

产业实地调研后,在大乜多村委会召开乡村振兴工作调研座谈会,墨江县委、乡村振兴局、龙坝镇相关领导,学校驻墨江县龙坝镇大乜多村、竜巴村、曼婆村、竜宾村工作队员参加座谈。墨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曹庆华主持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大乜多村党总支书记周浩关于大乜多村发展的汇报;大乜多村第一书记赵海涛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龙坝镇王家庆镇长关于龙坝镇发展情况和近期工作作了汇报。

校党委书记张学武就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了要求。张学武要求,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清角色定位,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驻村工作,民族地区开展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情,融入群众,但要有自己的底线,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员要珍惜基层工作机会,在基层工作中磨炼意志,锤炼本领,与镇、村班子共商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针对产业发展和驻村队员工作方法、纪律方面,张学武要求,一是产业发展规划先行,驻村队员要积极参与镇上产业发展规划,把握发展的大方向。二是产业发展不求多,要求实、求效,按照“2+1”的原则扶持产业发展,即县、镇、村是否愿意和有能力积极推进,学校是否有意愿、能力扶持,群众是否有意愿积极参与。符合“2+1”原则,条件成熟的就可以扎实推进、落细落实,这样产业扶持的“实”和“效”才能获得保证。三是驻村工作队要注意干群关系,有群众意识,找到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切入点,让产业能够持续性发展。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产业发展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五是学校原挂钩户,驻村队员要加强动态监控,不能出现一户返贫,更不能出现群体性返贫。六是要求县乡村振兴局将雅邑镇驻村队员整合集中到龙坝镇驻村,便于学校对驻村队员进行管理,同时学校能集中力量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七是驻村队员要谨记“惠而不费、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要有底线思维,遵守各项纪律,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利益为落脚点。
校纪委书记李长虹传达了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强化驻村工作纪律提了要求。李长虹强调,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各项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律;二是工作作风要实,不说大话,为民办实事;三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四是勤政廉洁,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守好自己的底线。
11月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张学武一行先后到墨江县雅邑镇牙骨村、螺狮塘村,就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墨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宝军,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远征同志陪同调研。雅邑镇相关领导,学校驻牙骨村、螺狮塘村工作队员,以及两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分别在村委会参加座谈。牙骨村、螺狮塘村驻村工作队员分别作工作汇报。张学武书记就产业发展方面的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对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了指导。驻村队员表示将不辱使命,直面困难和挑战,脚踏实地、尽职履责、勇于当担,把属于本轮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接力棒接好、传递好,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本次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研究并提出了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扶贫等方面的原则、方式、方法,为我校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提供了指导;强化了驻村工作队员纪律管理;增强了驻村工作队员的信心,进一步推进了我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

尤其是通过本次调研,张学武书记针对我校10名驻村队员分散在墨江县两个镇6个村,不利于我校帮扶墨江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困难,要求墨江县乡村振兴局把我校10名驻村队员整合到龙坝镇。经墨江县委组织部协调,已确定雅邑镇牙骨村、螺蛳塘村的3名驻村队员调整到龙坝镇的打东村、杩木村,这样,我校在墨江县的10名驻村队员,就全部整合到了龙坝镇驻村。这不仅为驻村队员开展工作解决了实际困难;也为我校管理驻村队员解决了实际困难;更为我校集中、整合资源,更好地帮扶当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了实际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图:驻村工作队 赵海涛、师洪、李正东 乡村振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