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学校首页 >> 媒体玉师 >> 正文
《玉溪日报》:玉苗绣娘:蕙质兰心绣前景
信息来源:宣传部 作者: 时间:2020-02-29 14:43 阅读次数: 发布:媒体玉师

2020022905.JPG

□ 本报记者 李文雯 洪绍华

近日,在红塔区小石桥乡玉苗村玉溪尼苏婆刺绣专业合作社内,区级非遗刺绣传承人卡粉翠正在绣一条花腰带,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花在纯黑的底色上次第绽放。大红的牡丹、艳丽的芍药、灵动的小鱼……这是绣娘们用一针一线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尽管图案各异,但多以大红色为主色调,热烈奔放,是对锦绣生活、美好前景的向往。

在合作社的展示室内,一个绣有“玉汝于成 溪达四海”字样的包极为醒目,那是合作社承接的首个大单样品。该作品的设计者为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孙丹婷,红塔、远山、流水等多重元素在绣娘的巧手之下,既展现了传统彝绣的精美,又展示了红塔区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新时代的玉溪精神。“这个大单是由区妇联为我们协调促成的,一共涉及500个包的绣片,每个包绣娘有30元的收入。”合作社负责人白忠娣说。因为是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单,白忠娣很重视,特别邀请省级刺绣大师、非遗传承人游定美对绣娘进行培训,53名绣娘通过培训取得了省人社厅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合格证书后正式上岗。

绣娘安来花是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户,家里主要以种植烤烟、蔬菜为生,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安来花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家里。通过区妇联开办的刺绣培训班,安来花学到了一门新手艺,此次的大单她分到10个包的刺绣任务,获得300元的报酬。“有订单就有活干,40元一双的绣花鞋两三天就能绣完。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肯定好!”她乐呵呵地说。

在53名绣娘中,卡粉翠的任务最重,她要为19个包刺绣,同时还要负责为那些从业时间短的绣娘提供技术指导。2019年,学习传承刺绣30年的卡粉翠迎来了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获得了2019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形象大使大赛十佳民族刺绣能手提名。为她带来荣誉的那条花色繁复、做工精美的背衫此时正横陈于绣娘中间的桌子上,所绣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人给到6000元钱,我没舍得卖。”她告诉记者。精湛的技艺给她带来不少订单,她所绣制的荷包、香包、绣片,都有人争相购买。

彝绣在玉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传承和弘扬这一少数民族技艺,2013年10月,玉苗村成立美丽啊么作彝族巾帼刺绣传习室。2019年初,在小石桥乡工作多年,对彝绣十分喜爱的区政协委员赵少胤、王艾波提出“加强彝文化传承,带动巾帼扶贫产业”的提案,红塔区政协、区妇联以该提案办理为切入点,主动作为、多方协调,于2019年7月在美丽啊么作彝族巾帼刺绣传习室基础上成立了玉溪尼苏婆刺绣专业合作社,并为合作社争取到500个包的订单。“这是区政协、区妇联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助力山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巧手脱贫,探索妇女手工艺品订单生产的有益尝试,同时对非遗技艺进行开发式传承和生产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见证了绣娘们的蜕变和成长的红塔区妇联主席王海倩表示。“合作社现有社员93人,其中区级非遗刺绣传承人5人,57人持有专项技能证书,19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村有刺绣手艺的还有300多人,我们希望等发展壮大后这些人都能参与进来。”白忠娣告诉记者。

合作社的故事开篇,绣娘们的事业起步。看着彝绣得以传承,王艾波由衷地高兴,她说,“现在合作社缺的是设计人才和市场订单,希望相关部门能对合作社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彝绣产业真正成为巾帼扶贫产业。”

上一条:“玉溪广播电视台”客户端:聂耳和国歌研究院成立啦!校地联动打造聂耳文化品牌 下一条:《玉溪日报》:玉溪产业发展“两型三化”的对策研究

  • 企业微信号

  • 学校公众号

  • 事业单位
  • 网警